From: "Andrew Fan" <afan@nuskin.com>
Date: Mar 12, 2014 7:38 AM
Subject: 「放手做,勇敢錯,堅韌執著鬥耐力,追求成長不放棄,與高人為伍,與智者同行」 。。。 給出正能量,賦予善能量,你,就是力量 👼👼👼👼👼 。。。^^`~
To:
Cc:
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放棄追求。人生好比馬拉松,永遠不放棄每個從錯誤中成長的機會。明天太遙遠,今天就行動。。。先知先覺經營者 ;後知後覺跟隨者 ;不知不覺消費者 ! 趨勢,無法阻擋;抉擇,要有智慧!一種選擇就是一種代價,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人生。沒有什麼選擇能十全十美。所有的選擇,都只能由自己買單。。。境界決定成就;付出一點想馬上有回報的人適合做鐘點工;如能耐心按月得回報,適合做工薪族;耐心按年領取回報的是職業經理人;能耐心等待3-5年的是投資家,可以耐心等待10-20年的是企業家;能等待50-100年的是教育家;能等候300年的回報就是偉人;能耐心等待3000年才見到效果的就是聖人。。。當世界的最好最強還等著,天使,今天你堅持勇往直前的奮鬥了嗎?加油共勉之!👼👼👼👼👼。。。^^`~
【笨鳥飛不飛?】
孩子不好好學習,又被我訓斥了一頓。這小子滿臉的不服,歎息道:唉,這世界上有三種笨鳥,第一種是先飛的;第二種是嫌累不飛的;第三種……我忙問:第三種是啥樣的?孩子翻了我一眼說道:就屬這第三種最討厭,它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朋友圈看到的,笑壞了,大家分享下。
【人生不只起跑線】Ta Kung Pao | Newspaper | A46 | 通識新世代 | 編採速記 | By 呂少群| 2014-03-11
一句「贏在起跑線」,令無數人信以為真,家長尤其瘋狂,加上傳媒的煽風點火,結果是小朋友最受壓也最受傷。「人生好比馬拉松」,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常以此勉勵中學生。這位長跑愛好者,多年參加香港渣馬。相信他會同意,四十四公里的馬拉松,不可能一開始就要領跑然後一直到終點都是跑第一,相反,馬拉松不是比爆發力,而是鬥耐力和不放棄的鬥志,看看幾乎年年包辦金牌的非洲選手,是不是非得在起跑線領先,然後就保證可以一馬當先跑到底?有幾個穿金戴銀的從一開始就跑在最前面?
很可惜, 「贏在起跑線」這不懷好意的話,令個別人賺了大錢,卻使大批好歹讀過點書的人陷入不斷付錢求領先的怪圈,生怕不盡早盡力催谷小朋友就一定「執輸」,一定落後。
「好心」反害苦小朋友
結果就如香港家庭教育學院調查所見,一懷孕就花錢安排胎教,拚盡吃奶的力也要爭入教得深學得多的幼稚園,這些家長要讓子女提早學識寫深字,早早識串英文生字,早早會算小學數學題,就如奶粉廣告般不到一兩歲就會音樂,會撲蝶做小小科學家、大教授。這些荒謬的笑話,竟然發生在一個教育普及、資訊暢通的文明社會,投入這反智遊戲的則是那些尚算有幾分錢的中產家庭,以至於成了怪獸、直升機家長。聽這些家長講,千辛萬苦還不是為了寶貝好,殊不知就是這種「好心」害苦了小朋友,一個長假期要做七份讀書報告,十張工作紙兼要填顏色。如此混帳的填鴨、如此瘋狂的催谷,請問家長想過孩子的辛酸嗎?
可憐的不止小朋友,還有他們的家長,上要供養父母,維持自身生計,下要供樓、供書教學,還要安排子女形形色色的教育進補活動,每天在進行,每月幾千元補習,每年上萬元遊學。好了,子女總算如願以償升讀家長心儀的小學、中學和大學,結果就一定成為全校第一名、掙全港和全世界最多的錢?但願這類笑話(其實是悲劇)不再發生。
【境界決定成就】
付出一點想馬上有回報的人適合做鐘點工;如能耐心按月得回報,適合做工薪族;耐心按年領取回報的是職業經理人;能耐心等待3-5年的是投資家,可以耐心等待10-20年的是企業家;能等待50-100年的是教育家;能等候300年的回報就是偉人;能耐心等待3000年才見到效果的就是聖人。
【堅韌執著】http://www.funnid.com/YJVFfbab | 娃娃 2014-03-11
有一個男的,沒考上大學,父母就給他找了個老婆結婚了,結婚後就在本村的小學教書。由於沒有經驗,不到一周就被學生轟下了台。回到家後,老婆為他擦了擦眼淚,安慰說,滿肚子的東西,有人倒得出來,有人倒不出來,沒必要為這個傷心,也許有更適合你的事情等著你去做。
後來,他外出打工,又被老闆轟了回來,因為動作太慢。這時老婆對他說,手腳總是有快有慢,別人已經乾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唸書,怎麼快得了?
他又乾過很多工作,但無一例外,都半途而廢。然而,每次他沮喪地回來時,他老婆總安慰他,從沒有抱怨。
三十多歲時,他憑著一點語言天賦,做了聾啞學校的輔導員。後來,他又開辦了一家殘障學校。再後來,他在許多城市開辦了殘障人用品連鎖店,他已經是一個擁有幾千萬資產的老闆了。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他問自己的老婆,自己都覺得前途渺茫的時候,是什麼原因讓你對我那麼有信心呢?
他老婆的回答樸素而簡單。她說,一塊地,不適合種麥子,可以試試種豆子;豆子也長不好的話,可以種瓜果;如果瓜果也不濟的話,撒上一些蕎麥種子一定能夠開花。因為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終會有屬於它的一片收成。
聽完老婆的話,他落淚了! 「老婆恆久而不絕的信念和愛,就像是一粒堅韌的種子;他的奇蹟,就是這粒種子執著而生長出的奇蹟!」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廢物,只不過沒有放對位置!"
撿到了這個故事不要置之不理,轉發出去,你就是幸福的人!這八句話句句精闢!
1. 不懂珍惜,給你座金山也不會快樂。
2. 不懂寬容,再多的朋友也終將離去。
3. 不懂感恩,再優秀也難以成功。
4. 不懂行動,再聰明也難以圓夢。
5. 不懂合作,再拼搏也難以大成。
6. 不懂積累,再掙錢也難以大富。
7. 不懂滿足,再富有也難以幸福。
8. 不懂養生,再治療也難以長壽。
【放手做,勇敢錯】完整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No.528 http://www.master60.com.tw/books.php?mg_pk=627
快樂又成功的人,往往比一般人花較少時間做計畫,較多時間去實做。他們經常跨出自己熟悉的世界,親身體驗新奇的事物。雖然很少一開始就成功,但從犯錯中得來的教訓卻因此成為最滋養的成長動力。
踏著失敗的軌跡向前邁進
人生成就大事的人會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失敗。他們並不會去遮掩自己的錯誤,更不會從失敗中落荒而逃。他們抱持的態度是:「人生不是贏,就是學習。」他們深信,人生遭遇的任何情境,無論是在工作中或生活上,只要能正確運用,都能轉化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接受批評,被拒絕可以激勵你做得更好。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學習,失敗能教你的比成功更多。 但在失敗中還能學習並不容易,你必須刻意練習。
虛心學習,壞經驗也能變成大好經驗
即使是壞經驗,也能變成大好經驗,如果你能一路上保持學習的角度。讓它們帶給你好處。
出錯教人痛苦,但多年之後,錯誤加起來就成了所謂的經驗。
沒有人會自己去招惹不好的經驗。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壞事就是會發生。要讓它們成為學習的經驗,你要:
1.接受自己的本性──把這些不好的經驗當成人非聖賢的證明。人生本來就是這樣,接受它並繼續前進。
2.學會自嘲──對自己捅出的爛攤子,幽默以對。 能讓你哈哈大笑的事情肯定不少。享受它吧。
3.保持健康的觀點──告訴自己你剛發現了一些行不通的方法,因此也就更有機會找出對的方法了。提醒自己:
.你的人生是由你的成就定義,而不是你最糟糕的時刻。
.表現好壞不代表你。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有機會把事情做好。
.短期失敗明顯可以加快學習。直接結果就是你未來會更好更強。
4.不要放棄──失敗就站起來,拍掉灰塵,重新再來。對未來保持樂觀。
5.設定停損點──別讓壞經驗更惡化。弄清楚這個結果是因為無知還是愚蠢造成。如果是無知,快去學習你必須了解的事;如果是愚蠢,嚴守紀律做出更好的選擇。該改就改。
6.轉變成好事──藉由學到教訓,讓壞經驗未來為你帶來好的經驗,並繼續向前邁進。歷史上多的是把壞經驗化為大好長期結果的人。努力加入他們的行列吧。
比輸贏更珍貴的人生課題
人生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學習,失敗能教你的比成功更多。但在失敗中還能學習並不容易,你必須刻意練習,才能在不如意的時候還能保持正向思考,汲取失敗的教訓。
「當你失敗的時候,你能學到什麼?」
你可能從未想過回答一個關於自己失敗的問題。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承認或面對自己的缺失,甚至恥於談論或提起。當他們必須提及自己的失敗經驗時,總是會說:「人生不是贏,就是輸。」 其中傳遞的訊息是:「除了輸贏,沒有其他好說的。」
這樣的想法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這不是贏家的思惟!比爾. 蓋茲就曾說過:「成功是個差勁的老師,它讓聰明人以為他們輸不起。」
成就大事的人會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失敗。他們並不會去遮掩自己的錯誤,更不會從失敗中落荒而逃。他們的態度從來就不是「人生不是贏,就是輸」。相反的,他們抱持的態度是:「人生不是贏,就是學習。」他們深信,人生遭遇的任何情境,無論是在工作中或生活上,只要能正確運用,都能轉化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曾獲選為「世界領導大師」排行全球第一、出版過無數暢銷領導書籍、訓練多家企業領導人的領導界專家約翰.麥斯威爾,在近 50 年面對各行各業無數領導者成功及失敗的案例中,歸結出能夠幫助我們克服困頓、處理問題、面對失敗、邁向成熟 11 堂必修課程。他告訴我們,成功往往是來自關鍵性的失敗,只要保持不斷學習的心態,就能掌握最強的致勝武器。
第 1 課謙遜
失敗的確會讓你變得謙遜。只要確保你能從錯誤中學習,不要重複再犯就好了。
如果你態度謙遜,就能虛心學習。謙遜總是能以 4 種務實又有意義的方式,為你打開學習的大門,並且獲得更高的成就:
1 當你態度謙虛,面對事件和日常生活就會有比較好的觀點。
2 謙遜讓你學習和成長。
3 謙遜使你有耐性。
4 謙遜也會鼓勵你充分利用錯誤。
第 2 課現實
要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並且在失敗中學習,你必須面對現實,以它作為成長的基礎。不這麼做就是行不通。
儘管每個人的人生經驗各不相同,但你可以合理地確認有 3 種現實存在:
1人生原本就不容易 ──生命充滿挑戰,成功的路上有著層層路障和彎路。
2每個人都面臨挑戰 ──無論你有什麼樣的背景或個人資源。
3對某些人來說,生活確實比其他人艱難 ──別要求生命應該公平,因為永遠不會。面對這個現實,盡最大努力善用你眼前的一切。
第 3 課責任
負起責任通常是學習的第一步。除非你挺身而出說:「由我負責推動這些事情。」 否則什麼也不會發生。
當你負起責任不再找藉口,你的生命至少會在 5 個重要面向發生巨變:
1你為生命負起全責,你就開始學習了 ──你會設法成長並改進生命。
2你會用更好的觀點看待一切 ──你會開始從更精確且更豐富的細節,看出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
3你不再重複自己的失敗 ──因為你對它們進行分析,學習未來如何不再重蹈覆轍。
4你變得更堅強 ──因為你捱過了風暴,仍舊朝正確方向前進。
5你有誠信 ──你用行動證明你說話算數。
第 4 課改進
刻意追求不斷進步,是從失敗中學習的核心重點。每天致力學習新事物,你將日益精進。
持續學習是提升績效的關鍵。要從失敗中學習,並且與時俱進,在向前邁進的同時保持學習的熱情。理由如下:
■改進任何事情的第一步就是改進自己 ──因為如果你不前進,世界就棄你而去。
■要改進,你必須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這絕對是件好事。你必須有不同的嘗試及體驗,才能有成長、進步和改進。
■想要真的改進,你必須擺脫「求快」的心態 ──反而要為成長打好堅實基礎。與其尋找一蹴可幾的方法,不如每天力求穩定的進步。
■改進是每天的承諾 ──在每一天結束時,你應該能夠回答以下重要問題:「今天我學到了什麼?」「今天我有何成長?」「明天我會有什麼不同的作為?」
第 5 課希望
要從失敗中學習,你必須種下希望。抱持前途一片光明的想法,你就會有毅力學習和前進。
你要怎麼種下希望?要充滿希望,你真的必須去做以下 3 件事:
1了解希望是審慎思考後的選擇 ──你可以選擇從有利的角度看待未來,也可以選擇不這麼做。在艱難時刻,聰明的人選擇抱持希望──你也可以。
2改變你的思考方式 ──要變得更為樂觀並抱持較高的期望。樂觀看待你的前景並直截了當拒絕放棄夢想。
3先取得一些小勝利 ──並趁勢進一步取得更大的成就。要成就偉大事業,先取得一些小勝利,再努力往上爬。開始得勝之後,你就會有信心可以掌控更大的勝利。
第 6 課可塑性
要從失敗中學習,你必須具有可塑性。如果你誤以為自己無所不知,便將錯過一些重要教訓。
要找到反敗為勝之路,你要變得深具可塑性。養成以下這些性格特徵,可以幫你做到這點:
■你要有開放的學習態度 ──要有熱中學習,以及願意付出代價取得更多知識的態度。
■你要有初學者的心態 ──亦即你必須承認自己並非無所不知,因此你願意也熱中向別人學習。
■你必須態度開放且坦誠 ──除非你看出自己的缺點,你不會積極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
■你要鼓勵別人暢所欲言 ──清楚地讓人知道,你坦然面對學習,並歡迎他們的幫助。
■每天一開始,就想學些新東西 ──視學習為一天最重要的事,並成為每天的習慣。
第 7 課逆境
逆境最能催化變革。如果你每次都能正面回應襲來的逆境,將可以帶給你莫大成就。
如果你心態正確,逆境可以創造優勢。具體來說:
■逆境引起你的關注,經常促成自我發現 ──真正顯示出你內在力量的本質。
■逆境是最優秀的導師 ──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難,比起輕而易舉就成功出擊,更讓你牢記不忘。
■逆境有辦法打開新的大門 ──把之前未察覺的新契機帶上枱面。許多成功產品的出現,是實驗室或市場上混搭的結果。
■逆境往往也暗示即將到來的轉變 ──如果你妥善回應。如果你夠聰明,某領域的衰退,可能預示你該做些什麼改變,以便在完全不同的領域脫穎而出。
■逆境總是同時帶來痛苦和利潤 ──如果你計畫得當。成功人士對於如何忍痛持續努力有充分計畫。
■逆境既可以是墊腳石也可以是墓碑 ──全看你怎麼應對。
第 8 課問題
問題最棒的地方在於,它們其實是巨大的學習機會。努力去解決問題,你就會學到很多。
要克服問題並把它們轉化為學習機會,你要:
1預測問題 ──接受只要你嘗試新東西,就會有問題出現的事實,把它當作一顯身手的機會。
2溝通問題 ──與會受到這個問題影響的人溝通。找可以幫助你解決問題的人談一談,讓他們知道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3評估問題 ──問:「問題癥結是什麼?」接著問:「真的很重要嗎?」盡可能維持健康的觀點,並牢記最終目標。
4理解問題 ──了解克服問題事實上會讓你比平常更加賣力也更加聰明,因此是學習與成長的大好機會。
第 9 課壞經驗
即使是壞經驗,也能變成大好經驗,如果你能一路上保持學習的角度。讓它們帶給你好處。
沒有人會自己去招惹不好的經驗。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壞事就是會發生。要讓它們成為學習的經驗,你要:
1接受自己的本性 ──把這些不好的經驗當成人非聖賢的證明。
2學會自嘲 ──對自己捅出的爛攤子,幽默以對。
3保持健康的觀點 ──告訴自己你剛發現了一些行不通的方法, 因此也就更有機會找出對的方法了。
4不要放棄 ──失敗就站起來,拍掉灰塵,重新再來。
5設定停損點 ──別讓壞經驗更惡化。
6轉變成好事 ──藉由學到教訓,讓壞經驗未來為你帶來好的經驗,並繼續向前邁進。
第 10 課改變
創新總是來自改變。改變就是學習的代價。要從失敗中學習,你得願意做出有用的改變。
要改變、改進和成長,你必須做到 5 件事:
1從改變自己開始 ──而不是期望身邊的人改變。做些小改變, 並從那兒做起。
2改變你的態度 ──這是你能完全控制的事。多多正向思考,改變你看待事情的方式,你會看到身旁很多事情也都改變了。
3改變朋友 ──捨棄負面思考且冥頑不靈的人,結交有心成長的新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要多與樂觀的人為伍。
4確定自己要和一般人有所不同 ──你會付出代價追求卓越。接受要成功就要有不同的思考和行動,因此坦然這麼做。
5準備好放掉已知學習未知 ──允許自己更換過時或不正確的資訊,換取更優質的知識。
第 11 課成熟
從失敗中學習的最後獎勵就是成熟。成熟是智慧、穩定和忍受短暫挫折的完美結合。你要追求成熟。
要獲得這趟學習的真正價值,就要夠成熟,請牢記這些原則:
1 成熟就是從短暫失敗中發掘長期利益的結果。
2 成熟靠正確的情緒培養。
3 養成良好習慣,有助成熟。
4 成熟是犧牲今天成就明天的結果。
5 成熟是學習贏得自己與他人尊重的結果。
永遠不放棄每個從錯誤中成長的機會
快樂又成功的人,往往比一般人花較少時間做計畫,較多時間去實做。 他們經常跨出自己熟悉的世界,親身體驗新奇的事物。雖然很少一開始就成功,但從犯錯中得來的教訓卻因此成為最滋養的成長動力。
你有沒有想過,你最大的錯誤竟是從來沒有犯過錯?
雷恩.巴比尼奧克斯和約翰.克倫伯爾茨在史丹佛大學共同開設了一門極受歡迎的課程:「快快犯錯,常常失敗」。在訪談過數以千人之後,他們發現,勇於嘗試、經常犯錯的人,會從意想不到的經驗和機會中受益匪淺。
你在一開始愈早失敗,就愈有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這聽起來似乎有違常理,但矽谷的創業家早習以為常,並稱此現象為「在失敗中前進」(Fail Forward)──也就是你要盡快失敗,並且盡可能以最低廉的成本,找出哪些做法行不通。因此他們總是先做出一個產品原型上市,再依客戶回饋的意見加以改進,而不是把自己關在實驗室,直到做出完美的產品。
知名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也是從快速失敗中學習的好例子。皮克斯在著手製作動畫時,創作團隊要淘汰數以千計半生不熟的點子、修改腳本成千上百次,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因為他們允許自己在初期犯錯直到做對為止,才得以淘汰爛點子並持續精雕細琢他們擁有的東西。
許多人常藉口「時機未到」而裹足不前,不敢放手一搏、勇敢嘗試。但其實是心懷恐懼、缺乏自信、擔心犯錯。本書就是為了所有害怕失敗的人而寫的行動手冊。書中提出 9 個從錯誤中快速成長的好方法,你會很驚喜地發現,只要你把挑戰當作學習和成長的契機,把事情搞砸並不是最糟糕的事,重點是你要在失敗中前進,而不是後退。現在就是你起而行,並盡快失敗的時候了,而且要放手做,勇敢錯。
方法 1多做一些你認為有趣的事才會快樂
不要以為只有達到一些隨便決定的標準,你才會覺得有趣。今天就去做些有趣的事,並一再去做。這是獲得幸福之道。
如果你想讓生活變得更好,就要採取不同的作為。如果你起身體驗你喜歡的事──那些和你的熱情相符的行動──就等於讓自己置身在大好機會成真的環境。而且,在享受樂趣的過程中,各種向前邁進的意外機緣也會隨之出現。
1990 年,當時 33 歲的埃里克森,非常熱中周末騎單車。他和友人決定騎趟 120 哩的單車之旅。埃里克森為了這趟行程準備了 6 支能量棒,但吃到第 5 支後,他發現再也吃不下另一支了。這激發了一番領悟──他下定決心製作即使必須連吃 6 份,也會覺得好吃的東西。經過 6 個月的試驗,他做出一種採用天然成分,且味道可口的能量棒──取名為克里夫餅。
5 年內,克里夫餅的銷售額超過 2000 萬美元,而且埃里克森還回絕了 1.2 億美元的收購案。埃里克森認為,如果不是因為只是和朋友周末騎車出去玩,他根本不可能想出克里夫餅這個點子。
方法 2用一種快速求敗、經常犯錯的態度去嘗試
盡快採取行動,並且預期自己在學會掌握訣竅時會遭遇挫折。尋找各種可以督促自己的機會,藉此了解自己的極限在哪。
在現實世界,顯著成就通常伴隨在諸多失敗和錯誤之後出現。矽谷的企業家稱這種現象為「在失敗中前進」──你要盡快失敗並且盡可能以最低廉的成本,先找出哪些做法行不通。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是從快速失敗中學習的最佳範例。因為他們允許自己在初期犯錯直到做對為止,才得以淘汰爛點子並持續精雕細琢他們擁有的東西。
如果你希望生命中充滿熱情和成長,事情剛開始時,允許自己把它搞砸是很必要的。要充分發揮害怕失敗的恐懼感,並成為在失敗中前進的專家。
方法 3對一切事物保持好奇
對事物追根究柢並樂在其中,不用擔心要做出長期的承諾。對於事物如何運作,要無比好奇並加以涉獵。
小孩子都喜歡嘗試新事物,只是因為好玩,但隨著年齡漸長,我們往往以成本效益的分析角度來評判新的機遇。如果你可以重拾一些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你就會學到更多也體會更多。
所以,你要如何提高個人的好奇心呢?不妨試試以下幾件事情:
■ 感到好奇時,要有所察覺。 知道好奇心有使用期限。
■ 好好利用好奇產生的能量。 駕馭好奇心加快學習。
■ 利用好奇心推動事情進展。 列出「有趣的嘗試」清單。
方法 4不要在初次相識前,便選定某項工作或事業
社會期望你還在學時,就說出你的職業。這太超過了。不要過度計畫或做出承諾。 只要做好嘗試各種不同工作的準備。
選擇職業更好的方法是採取精實的規畫之道。谷歌便是這麼做。 當它們在開發新的軟體產品時,谷歌會盡快推出測試版上市,然後迭代更新。要以這種方式選擇你的職業,你必須:
■不要依賴二手資料 ──而是親自去看清事情的狀況。
■一開始先花一點點時間和精力 ──如果你想轉行,也不會因為浪費數年時間而感到內疚。
■把事業當成冒險 ──當你坦然接受變化,意想不到的機會便會在你面前出現。要充分加以利用。
■允許自己改變想法 ──沒有什麼比死守自己痛恨的工作更糟糕的了,只因為你不想讓人覺得你意志不堅。
■來幾次職業試驗 ──並利用試驗證實或否定你對這個職業的假設。不要把你的知識局限在閱讀或電視上看到的內容。
■延緩在教育或培訓上做重大投資 ──直到你試過幾次小型的職業實驗。
■保持計畫的隨性和彈性 ──當你想要在工作上有一些或小或大的調整時,人們也不會太震驚。
■隨時願意改變方向 ──提醒自己(和其他人),你有權在事業中的任何階段、任何年齡,進行小調整或甚至全部重來。
方法 5懷有雄心壯志和夢想,但要設法從小處著手
夢想遠大很棒──不要限制你的夢想,但要知道此時此刻必須做什麼才能向前邁進。每天用心取得一些進展。
1970 年初,艾柯卡挑戰他的設計師,做出一輛輕於 2000 磅、 成本低於 2000 美元的新車,並且要 1970 年底推出。受此目標推動,福特工程師急忙開始生產一款汽車,油箱安裝在距乘客座位只有 10 英寸之處。這款福特斑馬汽車是一個危險的設計,27 人在車輛後方遭撞擊的事故中死亡。追求大勝利為福特招來大災難,因為工程師為此偷工減料。
不要沉迷於偉大且雄心勃勃的目標,如果你能將它們拆解成小型的日常任務,你真的會更有生產力。
方法 6用創新為自己的一生和世界創造價值
透過做些不同的事,每天提供機會創造價值。熱情地抓住那些機會,尋找新的體驗去享受。
有 5 種方法讓你開始把創新當成你的副業:
1從人類學家角度看世界 ──就像一個觀察家,以新鮮的眼光分析一切。Intuit 公司創辦人斯科特.庫克,看到老婆坐在廚房桌前,努力結算她的帳目,他很好奇是否可以使用個人電腦,把這件事做得更好。今天,Intuit 已是一家全球性公司,年營收 35 億美元。
2要有強烈的求知欲 ──隨時問:「為什麼事情會這樣?」和「有什麼可以做得更好?」有時候,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可以引出深刻的答案。
3餵養你的創造力 ──IDEO 設計公司內有個「技術箱」,裝滿高科技工具、家用電器和古怪的消費產品。在做腦力激盪時,IDEO 團隊會翻找技術箱,跳脫目前的想法,形成新點子和聯想。
4成為孜孜不倦的學習者 ──許多關鍵性創新都從看似不相關的領域獲取靈感。
5跳出窠臼 ──在創新時,有愈多第一手新活動和環境的體驗,就能有愈多材料可運用。
方法 7少想多試,克服過度分析
所有事都仔細分析固然有幫助,但只有真正去做才會累積好處。大膽去做會造成改變的行動。少想多做。
要避免過度思考而陷入分析癱瘓這種困境,有幾個實用的點子值得一試:
■縮小決定 ──不要去擔心你這輩子要做什麼,只要想清楚下個月或明年要做什麼就好。
■向機會說:「好!」 ──如果你夠聰明,你會運用『一個好勝過 3 次不原則』。當你考慮是否做某件事情時,拒絕 3 次不如同意 1 次。
■不要忘了計算說「不」的代價 ──如果你無法下定決心接下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專案,你不僅錯過一次學習的機會,還會原地踏步。
■看看自己能否跳上跳板 ──也就是說,看看你自己能否做出決定,然後迫使你完成後續工作。
■租間辦公室 ──如果你決心推展業務,並透過承租辦公室付諸行動以實現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