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歷史中,每一偉大而高貴的時刻都是某種熱忱的勝利。這世界還有很多地方沒去過,很多美食沒有吃過,很多不可思議的人還沒有遇到,一想到這些,就躁動不安,就無法停止腳步,所以要去加倍努力,不是為了去換取成功,不是為了去超越別人,是一種想去體驗一個更大世界的欲望。。。小時候,幸福很簡單;長大了,簡單很幸福。小時候,夢幻很美好;長大了,美好很夢幻。小時候,理想很堅定;長大了,堅定很理想;小時候,迷惘很遙遠;長大了,遙遠很迷惘。童年是美好的,童心是美妙的,保持一顆童心:平等的心、欣賞的心、包容的心、合作的心和分享的心;保持一份對生活的熱愛,對世事的達觀,對人生的諦解,活出自己的人生價值。知足常樂,懂得感恩,就能珍惜平凡的幸福;付出真誠與努力,坐擁知己,就會具備遇到好人的條件;有健康的靈魂,內心就會分辨出是非;幸福,是用付出換來的。今年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90周年的校慶日,校歌歌詞是這樣的:「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主義須貫澈,紀律莫放鬆,預備做奮鬥的先鋒。打條血路領導被壓迫民眾攜著手,向前行,路不遠,莫要驚,親愛精誠,繼續永守,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試聽 - http://www.dj020.com/play/29168/) 。。。能力愈大,責任更大,使命最大;無限風光在頂峯,星峰艦隊再相逄。。。天使們,今天你堅持繼續領跑我們善的使命了嗎?祝福大家都能一起賦予更多夥伴提高生活品質的力量!。。。。。👼👼👼👼👼^^`~
【什麼是智慧人生?】
管理好自己的身體。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服務好自己的家庭,讓家人生活幸福。做好本職工作,做一兩件特別完美,石破天驚的事情。交一批價值觀差不多的真誠的朋友。盡可能地幫助他人。
【幸福的換算】
美國總統羅斯福家中失竊,損失慘重。羅斯福回信給安慰他的朋友說:謝謝你的安慰,我現在一切都好,也依然幸福。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生命;賊只偷去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慶倖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這種換算,不僅是豁達,更是超脫的生活智慧。
【成功的13個特點】
1.面帶微笑;2.氣質純真;3.背後說別人的好話;4.聽到別人說他人的壞話時只微笑;5.過去的事不全讓人知道;6.尊敬你不喜歡的人;7.對事無情,對人有情;8.多做自我批評;9.為別人鼓勵;10.懂得感恩;11.說話常用"我們"開頭;12.學會傾聽;13.相信自己。
【做人的尺度】
擠不進的圈子不要硬擠,難為了別人作賤了自己;跨不過的門檻不要硬跨,跨過了是門,跨不過就是坎;認識一個人靠緣分,瞭解一個人靠耐心,征服一個人靠智慧,和睦相處靠包容;與人為善,成就他人的同時不知不覺也成就了自己。一己是人,眾人是天。
【心態決定你的眼光】
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一個從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一個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一個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一個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釁的眼光。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就有什麼樣的外界眼光。聖嚴法師禪語: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時時處處助人利己,時時處處你最幸福。希望人際關係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納人,多包容人。人與人的相處之道,需要溝通,溝通不成則妥協,妥協不成時,學會原諒和容忍。只要自己的心態改變,環境也會跟著改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不能丟的東西】
目標不能丟,沒有追求,你就失去了精神的信仰,奔跑的方向;尊嚴不能丟,它能支撐你的脊樑,讓你高傲地活著;自信不能丟,千鈞壓頂何須歎,披荊斬棘向前看;堅韌不能丟,成敗皆在毫釐之間,只要是你選擇的,再苦再難都要挺住;知識不能丟,千金易散盡,善學是財富,唯有知識能夠創造一切。
【河北女孩被哈佛等9校錄取】2014年06月08日01:59 京華時報/記者張曉鴿 http://view.sina.com/url/?u=aHR0cDovL25ld3Muc2luYS5jbi8/c2E9dDEyNGQxMjI0Nzg0MXYyMzU3&k=d7657&f=va&sid=1426&aid=145258
一米七二的身高,小麥色的皮膚,長髮近乎及腰,灰色的連衣裙,當"美范兒"十足的張媛琦出現在記者面前時,記者很難想像如此成熟的她才只有19歲。
就在昨天全國939萬學子走進高考考場時,河北姑娘張媛琦已經在籌備她的哈佛旅程。在今年的大學申請中,除了哈佛大學數學系之外,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大學等8所美國頂尖名校也向她伸出了橄欖枝。面對讓眾人豔羨不已的成績,張媛琦卻只是笑笑說,自己只是"一般聰明、十分努力"。她認為,自己之所以能進入哈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數學的堅持和熱愛,以及自己傳遞出的自信和熱情。
□對話
5歲種下哈佛夢
"來美國留學是我兒時的夢想",張媛琦坦言自己的留學夢由來已久。
5歲那年,張媛琦第一次從父親口中得知哈佛這個名字,她鄭重其事地寫下"我要上哈佛"5個稚嫩的大字,並貼在了冰箱上。這張紙條一貼就貼了十幾年,直到泛黃都沒拿下來。"這在別人看似幼稚的舉動對我的激勵非常大。"回想起兒時的經歷,張媛琦感慨萬分,"可以說,從那一刻起,我就確定了去哈佛上大學的夢想"。
如果說最初只是心儀哈佛,那2009年跟隨新東方的一次國際遊學,則讓首次踏上美國土地的張媛琦,開始對美國開放、多元的教育心生嚮往。張媛琦回憶,那一次的遊學之旅,讓她見識到了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截然不同的社會形態,很多令人著迷的人文元素給她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更加堅固了圓夢哈佛的決心。
放棄高考高二留美
在何時讓女兒出國留學這個問題上,起初張媛琦的父母意見並不一致。張媛琦的媽媽認為,女孩子應該在國內讀完本科再出去比較放心,但爸爸卻覺得應該讓女兒早點出去闖一闖。雖然家裡的親戚多數站在媽媽這邊,但最終還是爸爸的意見占了上風,力排眾議讓張媛琦高二時就申請了美國高中,並開始了為期三年的美國高中生活。
張媛琦說,自己執意要去美國讀書就是希望能重新塑造自己。她說,自己之前一直性格比較內向,如果貿然改變周圍的人肯定不適應,但是到了美國這樣一個全新的環境,沒有人認識,就有機會重新展示一個全新的自己,讓自己變得外向,交更多的朋友。
自己安排學習時間
剛進入美國高中課堂,小組討論讓張媛琦有些吃不消。她說,美國的每門課都有不同的計分方式,每次課堂小測、每次課堂討論都會計入總成績。一開始,她因為害怕出錯,所以很少發言。但後來發現不說話參與分少了,GPA(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成績點數)就降下來了,於是她開始硬著頭皮主動表達自己。
在美國的三年裡,張媛琦先是在新澤西東方基督學校就讀。由於該中學不開設AP課程(Advanced Placement,美國大學預修課程),張媛琦就轉學到了亞利桑那州的聖葛列格里大學預備高中。
張媛琦認為,最大的挑戰就是對時間的管理。在國內讀書時每天要上什麼課都有固定的課表,但是在美國每個人的課表都不同,必須自己提前安排好。有時候參加話劇、音樂劇的排練,結束已經晚上9點多了,有時只能在話劇排練間隙或在校車上寫作業。所以合理安排時間至關重要。
由於在美國無親無故,家人很擔心張媛琦的生活。張媛琦說,在美國寄宿家庭生活中,她得到了非常貼心的照顧,讓她很快融入了美國的生活。
履歷完美的高材生
雖然美國高校更看重學生的綜合能力,但能夠手握9所美國頂尖名校的錄取通知書,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是必不可少的。在張媛琦的履歷表上,記者看到,她曾獲得第六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金獎、2014亞利桑那州科學人文研討會第一名、科學奧林匹克錦標賽第三名、連續兩年亞利桑那州數學競賽25強得主、歷次考試全A通過、GPA4.11、ACT33分(American College Test,美國高考,滿分36分)……除了學習成績優秀外,張媛琦到二手店做義工、為非洲的窮人做食品和被子……各類社團活動填滿了她的課餘生活。
"勇於嘗試新事物",這是張媛琦申請文書中最希望傳達的資訊。到了美國後,她加入了學校的長跑隊、田徑隊、網球隊。此外,她還帶頭在學校組建了一個數學俱樂部,召集所有和她一樣熱愛數學的同學一起參加數學競賽。
"我對生活充滿期待和熱情,並且蠻有自信。"張媛琦認為這些都是必備的特質,"沒有一所學校願意錄取自卑的學生。"
□對話
"做自己"打動哈佛面試官
京華時報:你認為被哈佛錄取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張媛琦:我在寫申請文書的時候曾經選取了3個點:第一是我對於數學的熱愛,第二是我的社團活動和志願者服務,第三是我融入美國學習生活的過程。經過再三考慮,最終確定以第一點為主線。本來我覺得我是一個中國的學生,又選取的是數學這樣一門學科,會無法引起面試官的注意,但後來不少朋友都勸我說"這就是你自己",美國大學申請中最看重的就是"展示你自己"。現在看來確實如此。除了組織喜歡數學的同學以競賽的方式學習外,我還和紐約州立大學的教授共同做了一個名為《用共形幾何做3D模型》的專案,最終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多方的認可。
此外,我在面試中講述了在美國輾轉求學的歷程,所展示的自信、獨立和熱情可能也是他們看重的品質。
京華時報:暑假期間有何打算?
張媛琦:暑假期間,我打算到南方去旅遊,然後打工掙些錢為家裡分擔。學校安排是8月25日迎新,我預計8月19日到校,已經報名參加了一個打掃宿舍衛生的服務活動。一來這個工作比較髒比較累,可以鍛煉吃苦的能力,二來通過這樣的活動可能更能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並且,這個工作是付費的,1小時12.5美元,一天做七八個小時的話,就能掙到100美元(笑)。
京華時報:從哈佛畢業後你有何打算?
張媛琦:對於畢業之後我並不定計畫,因為我覺得自己現在還小,形勢不同了,可能打算就不同。比如我2012年因為在布朗大學讀了一個工程類的暑假課程,就希望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但去年就轉變成了數學專業,也可能未來還會發生變化呢!
京華時報:你對想申請美國大學的學生有什麼建議?
張媛琦:成績達標是硬性標準,然後就是要堅持參與自己熱愛的課外活動,豐富自己。面試前,一定要對學校的方方面面進行瞭解和熟悉,表現出來對這所大學的熱愛和興趣。
【甲骨文CEO拉裡-埃裡森(Larry Ellison)】2014-06-08騰訊科技 http://tech.qq.com/a/20140608/003514.htm
世界上最大資料庫軟體公司甲骨文的老闆拉裡-埃裡森(Larry Ellison)旗下產品遍佈全世界,幾乎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和埃裡森的產品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不久前,美國知名財經媒體CNBC就將其列入了"過去25年來對商業最具影響力的25大人物"之一。與此同時,除了工作以外的埃裡森也同樣有著富有傳奇的經歷。比如,埃裡森喜歡享受和揮霍、狂妄自大,喜歡和眾多漂亮女性交往,這也直接導致了外界對這個商業奇才的評價毀譽參半。但同時,埃裡森在慈善事業方面的付出也從不吝嗇。就比如2014年2月,埃裡森及名下勞倫斯-埃裡森基金會(the Lawrence Ellison Foundation)承諾向全球根除脊髓灰質炎行動小組(Global Polio Eradication Initiative)捐助1億美元用於根除脊髓灰質炎。對此,美國知名科技媒體《商業內幕》日前就通過組圖形式向我們介紹了一個不為人知的埃裡森,以下是具體內容:
1. 輟學:雖然拉裡-埃裡森並不是史上第一個中途輟學的矽谷億萬富翁,但他的輟學時間遠比比爾-蓋茨(Bill Gates)、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及他的好友史蒂夫-約伯斯(Steve Jobs)更早。事實上,埃裡森在1966年搬至北加州居住前已經兩度輟學。其中,1962年埃裡森高中畢業後進入伊利諾大學就讀,二年級時就離開了學校。《商業週刊》報導稱他離開的原因是因為平均成績沒有達到及格水準,但他本人卻對此不置可否。過了一個夏天,他又進入芝加哥大學就讀,同時還在美國西北大學學習,雖然經歷了三個大學,但最終他還是沒有得到任何大學文憑。然而,他在學校期間所學到的電腦知識已經足以使埃裡森開創自己的事業。數年後,他成功設計出了一個可以讀取IBM科學家所撰寫結論的資料庫軟體。而時至今日,我們每次在刷卡、預訂機票或者開處方藥時幾乎都會同甲骨文出品的某一款資料庫軟體打交道。
2. 從不退休:幾個月後,埃裡森就將年滿70,而自從他在1977年成為甲骨文CEO一職後,他目前已經是矽谷歷史上任期最長的CEO。就目前而言,70多歲的CEO已經非常少見,因為一般科技公司都會要求自己的CEO在60歲的時候主動退休(IBM就是如此)。然而,直到目前為止,埃裡森還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討論過自己退休的話題,而包括EMC現任董事長兼執行長喬-圖西(Joe Tucci)和思科公司總裁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似乎也大有效仿埃裡森的意圖。
3. 競爭者心態:當你問埃裡森"是什麼促使你依舊每天來上班"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給你的答案始終如一,那就是"我喜歡同人競爭,甚至已經對勝利感到上癮。我獲勝的次數越多,就越希望繼續贏下去。"在最近一次採訪中,埃裡森還這樣說道:"我工作的動力在於希望測試自己的極限所在,並希望同時為世界的變化作出貢獻。"
4. 貪婪本性:根據《福布斯》公佈的資料顯示,埃裡森目前的身價已經達到495億美元,是全球第五大富豪。同時,他還為科技領域高管們定下了相當高昂的業內薪資標準。去年,甲骨文給埃裡森的年薪高達7840萬美元,這一數字是當前科技領域高管薪資之最,並且超過排名第二的迪士尼公司總裁及CEO鮑勃-伊戈爾(Bob Iger)足有一倍之巨。而在此前一年,埃裡森的年薪則更是高達令人咋舌的9070萬美元。自2000年起,埃裡森所拿到的總薪水已經達到了18.4億美元。雖然已經有不少甲骨文董事試圖減少埃裡森的薪水,但這一舉動似乎並未取得成效。
5. 慷慨:埃裡森素來都是一個不願意大招旗鼓談論慈善行為的隱形慈善家。因為他同比爾-蓋茨不同,埃裡森不喜歡就自己所參與的慈善事業誇誇其談,但卻在實際行動中非常重視發展綠色能源和醫療技術。當埃裡森決定參加由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所組織的"Giving Pledge"捐贈活動時,他曾明確表示自己的計畫是向慈善組織捐贈數十億美元。
6. 及時行樂:腰纏萬貫的埃裡森在賺錢時候毫不含糊,而在花錢方面則更是在行。據媒體報導稱,埃裡森擁有一艘私人遊輪、一個私人高爾夫球場、數艘遊艇、數幢別墅、兩家航空公司、一個獨立夏威夷島嶼以及多片私人網球場地。值得一提的是,埃裡森曾在2012年從另一名億萬富翁大衛-默多克(David Murdock)手中買下了夏威夷第六大島嶼拉奈島(Lanai)98%的產權,並希望將這一島嶼打造成為可持續耕地和生存的示範地區。
7. 打破常規:無論是在商界還是其他任何領域,埃裡森都不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物。其中,一個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2013年的美洲杯(America's Cup)比賽。由於在之前贏得了2010年的美洲杯比賽,因此埃裡森有權選擇自己參加2013年美洲杯的船隻類型。埃裡森選擇的是一個擁有流線型設計、速度極快的雙體帆船。然而,這一船隻曾在一次訓練中發生了翻船事件,而英國奧運會冠軍帆船手安德魯-辛普森(Andrew Simpson)也因此而不幸喪命。為此,埃裡森被組委會罰款,但卻在此後依舊獲得了這一年的賽事冠軍。
8. 閒言碎語:在埃裡森之前,幾乎所有科技企業CEO都給人一種不願評價自己競爭對手的感覺。然而,埃裡森卻從不忌諱在公司的會議上、季度財報分析師會議,甚至是廣告中談論其他競爭對手的表現。因此,甲骨文本身也經常遭遇來自美國全國廣告部(US National Advertising Division)的公開批評,理由是他們曾在廣告中公開批評自己的競爭對手IBM。在最新的一次廣告活動中,甲骨文聲稱公司的SPARC T5/M5伺服器的性能要比IBM的Power7+伺服器性能高出近3倍。此後,美國全國廣告部已經要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FTC)會介入甲骨文利用廣告打壓IBM一事,並全面調查甲骨文的廣告。
9. 不斷成長:在埃裡森將甲骨文打造成為全球最頂尖的資料庫軟體供應商後,他就立馬將自己的重心放在了統治全球商務軟體領域方面。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案例就是甲骨文斥資103億美元惡意收購美國PeopleSoft的事件。幾年前,埃裡森又開始將甲骨文帶入了一個全新領域,即通過以每股9.5美元、總價7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IT服務提供者Sun Microsystems而正式進軍硬體業務。埃裡森相信,無論自己的企業規模有多大,唯一可以使自己立於不敗的秘笈就是不斷重塑自我。
10. 遠見卓識:長期以來,在科技界內擁有崇高聲望的埃裡森就一直被視為業內最頂尖的遠見家之一。比如,他幫助業內了重塑雲計算,即軟體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的概念,並為諸如Salesforce.com和雲計算商務管理軟體套件開發商NetSuite這些企業提供了種子資金。
11. 英雄人物:應該說,埃裡森是科技界內不可不扣的"壞小子"代表人物,他敢於冒險、飆車、並同名模約會,甚至還在最近的一次山地自行車運動中受了傷。據CNBC透露稱,埃裡森其實才是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所飾演"鋼鐵俠"托尼-史塔克(Tony Stark)的原型人物。而且,在第二部《鋼鐵俠》中,埃裡森甚至還客串出演了一個鏡頭。
【持之以恆 小改善大進步──日新又新、與時俱進的總裁范家輝】文章摘錄自香港城市大學校友聯絡處出版的《三十而立:三十位校友的故事,為城大建校三十周年誌慶》一書
從昔日的學生領袖到今天的大學校董會成員,這位跨國企業大中華區域總裁,悠悠三十載對母校事務的關注有增無減。他一直身體力行、樂善好施,由城大惠卿劇院「題椅」籌款活動起步,帶頭掀起恆常捐款風氣,每天發放電郵,宣揚正面人生觀。
(個人檔案)
范家輝是1988年城大第一屆商業學士學位課程畢業生。近年他獲委任為城大校董會成員、顧問委員會委員,並獲頒城大榮譽院士名銜及首屆「傑出校友獎」、又是資深校友組織「城賢匯」理事、大中華區校友大使,也曾擔任城大評議會臨時常務委員會主席。現職NU SKIN大中華區域總裁,掌管內地及台、港、澳業務。他熱心推動大學發展,設立獎學金及資助大學多個發展項目,並積極扶持學生事業發展,經常與學生分享經驗和提供實習及就業機會。多年來,他視母校為家,大力推動「飲水思源」的校友文化。
在城大校園,偶爾會見到一個穿著球鞋、架上太陽眼鏡、朝氣勃勃的身影從長長的樓梯迅步走下。相信身旁的學生,並不能一眼看出這位像年青伙子般精神飽滿、充滿活力的就是跨國企業的 NU SKIN 大中華區域總裁、校董會成員及第一屆城大傑出校友——范家輝。
青春是一種態度,不是指年歲,敢於開創不言休,就是青春。年過五十的范家輝,是最佳的典範:城大首屆學士畢業生、跨國企業的首位香港員工,先後在十四個國家設新據點,走遍中國大江南北,開拓未知的新市場,在母校成立獎學金,受益學生逾百,又激勵學弟學妹當領袖做義工、走出香港交流學習,衝擊人生。他堅信:「每天都要有所創新,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不論是工作業務、義工善事,還是協助大學發展,持之以恆地追求進步,成績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自會有較大的進步。」
校園經驗 孕育闖蕩志向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活潑好動的人,同樣不會呈現老態。范家輝雖已貴為跨國企業的大中華區域總裁,還像一個年輕的小伙子,精力充沛,滿腦新點子;他愛創新的活力因子,早在大學時代已悄悄種下。
當時設於旺角商廈的香港城市理工學院(城大的前身)校園,陪伴他走過豐盛精彩的大學生涯,他憶述:「當年城市理工學院成立不足一年,正好給我一個創新嘗試的平台,我曾擔任學生會評議會普選評議員及主席,兼任學生會會長。由於一切都在草創階段,憲章、規程等都是我跟其他成員,一字一句地勾劃出來的。我有很多機會發揮創意,參與大學的發展工作,包括增加舊校舍的使用空間、新課程設計、九龍塘新校舍的建設規劃等。作為參與城大初期發展的首批畢業生,我對城大有強烈的歸屬感和深厚的感情。」
向外闖蕩,是創新的雙生兒。在大學時代主修市場學及中國貿易的他,早已立下走出香港的志向。投身社會工作數年後,他毅然加入一家年輕的美資集團,擔起開發香港市場第一人的重任,開拓的快感為他注滿能量,此後他馬不停蹄地走遍台灣、日本、紐西蘭、澳洲、澳門、南韓、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汶萊、印尼等市場。他說:「把相同的事物及工作手法帶到不同的地方,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我享受這種跨文化的衝擊,學習能力也能因而提高。」
飲水思源 鼓勵中國體驗
他曾旅居新加坡十年,近年專注內地發展,長駐上海也有六年多。難得的是他飲水思源,離開母校十年後,一天收到校友聯絡處的陳燕玲女士(現任統籌校友聯絡工作的協理副校長)的來電,邀請他支持城大惠卿劇院「題椅」的籌款活動,他二話不說,立即答應捐獻,從此成為大學主要及恆常的校友捐款者;自2000年起,他每年將部分收入撥捐母校,成立了「傑出城大學生領袖獎」、「學生領袖成績進步獎」及「傑出社會服務獎」等獎學金,培育參與課外活動、關心大學及社會的未來棟樑;他又支持大學成立「內地校友網絡獎學金」,特別鼓勵中港兩地學生交流互動。
除了捐獻,他更身體力行,先後出任多項大學公職,包括大學評議會臨時常務委員會主席、校董會成員、大中華地區校友大使等,貢獻良多。不管工作多繁忙,他仍堅持不懈,他多次風塵僕僕的拖著行李由機場趕回城大,主持學生領袖工作坊。此外,他又邀請學生參加「城賢匯」的活動,讓他們增廣見聞。他鼓勵青年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中國共有廿三個省,光是廣東省流行的粵、客家及潮州三大語系,已各有其歷史傳統,香港只是當中的一支;欲深入了解,必須置身其中,欣賞各地異同,從而認識中國整體的文化。不但在中國,我認為學生還應該用雙腳去驗證、雙眼去觀察外邊不同的世界。畢業前不妨花一年時間出外走走,到不同國家做義工,接觸當地人,從他們的角度重新審視世界,從而培養獨立的判斷力。任何知識,唯有經過體驗與分析,才能提升為屬於自己的智慧。」
近年,他主要在國內發展業務,體驗到城大在內地亦已建立了優良的口碑,成為不少中國優秀學生的升學目的地,引證他對母校付出的每一分力,均沒有白費。
每日反省 不以善小而不為
范家輝遊走過半個地球,流動多變的生活,每日卻堅持兩門自修的功課,十多年來風雨不改。他說:「首先,我每天睡前都會問自己四條問題:今天做了什麼事?有什麼該做而未做?又做了什麼不該做的?明天該做什麼事?」他的人生哲學,並不急於追求驚天動地的大進步,而是堅持每日一小步的些微改變。「一年365天,即使每天只進步千分之一。幾年下來,效果可以十分驚人。」
至於另一門功課,可追溯至他的孩兒時代:「小時候,我由賣檀香的祖母帶大,每天待在店中無所事事,因此養成閱報、剪報的習慣;時至今日,我每天大概五時起床,便開始閱讀網上的電子報,看到感人的文章,我都會電郵給好友分享。日子久了,電郵的名單越來越長,好些是朋友的朋友,形成一個獨特的圈子。」意想不到的,是范家輝曾收到感謝回覆,有人因他的電郵而打消了自殺的念頭。「這些窩心的回覆,證明再微小的善事,只要持續為之,影響力之大,也是超乎想像。」
他在工作崗位上亦積極領導團隊參與慈善活動,例如中國內地的災後重建、在東南亞協助患病及貧困兒童等,致力創造一股「善的力量」。
熱愛創新 支持母校發展
范家輝相信:「善的力量,不過是做好人做好事而已,簡單如分享剪報、定時問候年邁的母親,免她惦念,都是好事之一。重點是要時刻準備直接、正面地付出;當團隊擁有愛分享的共同文化時,凝聚力會更強,令同事團結齊心。」
從開創新市場、打開中國門戶,以至管理龐大的跨國團隊,范家輝有感其商場上的技能,原來一直有賴在城大學習時打下的基礎:「當時採用模組制,一年合共修讀十八科,所以除了主修科外,我對商業學的各個範疇都有所涉獵,待我有機會當上管理人,跟各部門專業溝通時,當年的知識便大派用場了。」
當然,他熱愛創新的精神,向上的幹勁,跟母校也是一脈相承的:「城大首先倡議在香港成立動物醫學院,是積極回應社會的需求,須知道不少疾病經由動物傳播,香港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城市,人與動物的關係密切,我們有必要研究動物病理,謀求兩者健康共存。而亞洲區一直缺乏一所高質素的動物醫學院,所以,此舉極具遠見,同時可以提昇香港在亞洲的地位。」
「城大成立至今已有三十年了,孔子說:『三十而立』,『而立』的含意廣泛,可以是立言、立德、立功、立名。作為一個管理人員、團隊的領袖,我相信人是群體的一部分,須要求同存異,不能長期固守立場,方可凝聚力量,向前邁進。假如有人可以成功說服三十個人認同一個共同目標,朝相同的方向努力,也可稱得上是三十而立呢!」——范家輝。
@
"我們 NU SKIN 的使命是要在世界各地凝聚一股善的力量:憑藉酬報優渥的事業機會、不斷創新的優質產品、和充實積極的優良文化,賦予人們提高生活品質的力量。" Blake Roney 羅百禮 (Founder of NU SKIN 如新集團創辦人)
"我們也許無法在這個世界上做什麼偉大的事情,可是我們可以帶著偉大的愛做一些小事。" (特蕾莎修女 Mother Teresa 1910-1997)
"即使是最輕微的善意觸碰也能點亮一顆沈寂的心。 善, 能夠改變人們的生命。" (2012年6月12日,翁山蘇姬女士, 在諾貝爾和平獎的致詞中提到)
選擇在今天,過程在明天,結果在後天。
一呼一吸之間,有的人成就了偉大,有的人卻依然在原地踏步。
人生長河中,但凡可以沉澱下來的,不是你得到了多少名和利,而是有多少人因你而改變。
成就夢想、眼盯目標、心持信念、手舞足蹈、以身作真。。。
保持夢想、鎖定目標、堅持信念、積極行動、以身作則!!!
NU SKIN 3.0 目標:每天有100萬兒童因 NU SKIN 如新而開心歡笑
"我們不一定會因為賺很多的錢而富有,但我們可以因付出的善念而使心中富有"
"一帆風順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一波三折的時候也不必灰心喪志。情況好的時候,不能沒有警覺心;壞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可能條件一改變,情況就會轉變。"
"偉人所達到並保持著的高處,並不是一飛就到的,而是他們在同伴們都睡著的時候,一步步艱辛地向上攀爬的。"
失敗不可怕,最可怕是在失敗陰影下看不見陽光。只要有明天,今天就是起跑線。
恭維就像口香糖,能嚼不能咽。不要因為世界的五彩繽紛而迷茫了你選擇的目光。
不要因為旅途的風雨雷電而不願再一次揚帆起航。
不要因為世事的艱辛而忘記風雨兼程。
不要因為別人的哀歎而改變自己的航程。
不要因為別人的拒絕而懷疑自己的選擇。
不要因為安逸的現狀而放棄心中湧動的夢。
"四個堅持:簡化才能簡單、專注才會專業、整合才可結合、持續才將延續"